2008-12-31

他人的故事

這件事蠻讓我在意的,雖然與我並不相關。

秋天的時候住在我家對面的先生,一夕之間徹夜搬走,管理員說他們移民到南亞,然而金融海嘯、中小企業倒閉的新聞言猶在耳,怎麼一回事,街坊鄰居彼此心知肚明。

他們一家三口,太太我沒見過,小女孩年紀尚小,她也讀我十餘年前讀的那所國小,水手連身洋裝,小個子低年級女孩穿起來可愛,抽高以後的高年級穿起來則顯得有點綁手綁腳、不合時宜了。

男主人是位非常有魅力的中年人,頎長、乾淨、溫文,我同他一起搭過幾次電梯上下樓,他手中拿著高爾夫球袋,身穿名牌polo衫與休閒褲,腳上的鞋自然也是搭配過的;或是穿著剪裁合身、質感極佳的西裝,身上散發著濃度適中好聞的香水味。我猜測他大概是使用袖扣的人吧,偷瞄了他幾眼,他則大方對我微笑。

顯然是位深受社會訓練,極具品味與社交素養的男人。

那天早晨我被嘈雜聲吵醒,母親外出晨運尚未返家,父親則已去辦公室。我遍尋聲源,推開大門,對門有些人,三三兩兩地進出、搬運,頗具設計感的大門就這麼被敞開,客廳溫和的燈光此時顯得格外讓人暈眩。

又過了幾天,穿著制服的房屋仲介開始進出對門,他每次離開總是把門帶上,托其福,滿室的凌亂與不堪終於稍稍粉飾太平。天氣愈來愈冷了,法院封條貼上,第一家貸款與他們的銀行聲請假扣押,我才發現原來房產是登記在女主人名下。

「他跟A銀行貸了兩千多萬,又跟B銀行貸了一千萬!」「怎麼可能?銀行怎麼可能讓他貸那麼多錢呢?」「可能他信用很好。」「就算信用再好也不可能這樣做吧,任誰都會搬走吧。」父親母親來往討論著對面先生一家人的銀行貸款紀錄,聽其言,似乎對於先生能貸到這麼多錢頗為佩服。文學的世界裡沒有商業的學習,我自然是不懂這些的。

記憶只剩立方體中先生的微笑與氣味,他牽著小女孩的手,要她給姐姐問好,我低下頭,調整自己的視線與女孩同高,並且給小女孩一個燦爛笑容,讚她乖巧聽話。

這一次,先生袖扣上的碎鑽石正在閃閃發亮。

2008-12-25

質本潔來還潔去:《梅蘭芳》




《梅蘭芳》Forever Enthralled,2008 ,http://meilanfang.pixnet.net/blog
導演:陳凱歌
編劇:嚴歌苓
演出:黎明,章子怡,孫紅雷,陳紅,王學圻,安藤政信



輸入「梅蘭芳」,大概可以看到一片撻伐聲,觀眾似乎對黎明、章子怡出場後就大感不滿足。然而在陳凱歌上部電影《無極》的捉弄下,老實說《梅蘭芳》有了嚴歌苓、梅葆玖,至少也有一定的可看度。

梨園弟子梨園老—少年梅蘭芳

電影揭幕的那一刻,是大伯的一張信,信上說明了做戲的人就是戴上了紙枷鎖,那麼脆弱,卻讓人無所遁逃。這封信後來被重寫的許多次,究竟大伯寫了些什麼,我們不得而知,然而只要畹華在人生抉擇時刻上,此信就成為通往救贖的方向。

少年梅蘭芳一卸了妝就是個嬌俏少年,在認識了邱如白之後,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時代就要來臨。這個階段除了梅蘭芳外,最重要、最搶眼的莫過於十三燕(王學圻飾)了。《汾河灣》中的光芒理應聚焦在薛仁貴身上,然而柳迎春卻不甘死板、不甘傳統。「那明天我就照自己的方式來了。」「敢?」無懼十三爺爺黃馬褂的威嚴,在邱如白的指導下,加上身段,但是「不守舊」的十三燕也配合少年梅蘭芳一板一眼互動極佳。

然而問題在於,尊嚴放得下嗎?「謝謝爺爺栽培!」一句話,一口茶,畹華應下了打對台的挑戰,《坐宮》中的楊延輝睽違十五年終於可以再見到母親,「公主去盜金篦箭,本宮才把心放寬。扭轉頭來叫小番!」這個激昂的情緒,是十三燕勢如破竹的心境。不過比不上時代的轉變,新編京劇《一縷麻》讓梅蘭芳扭轉乾坤,最後一天,十三燕的《定軍山》,企圖透過黃忠展現自己的老當益壯、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情;梅蘭芳的《葬花》則化身黛玉,「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少年梅蘭芳不就清楚地告訴我們,生命的殘酷,座兒的無情?

然而畹華心中終究是溫暖的,妝都沒卸就來到了灰飛煙滅、被觀眾棄絕的爺爺的台兒,「青出於藍」是對十三燕這位「伶界大王」最殘忍的對待。「你把戲裡的人物帶到這世上來,留神戲裡的人物弄髒了,下次不可以了,知道不知道?」然而這就是梅蘭芳,這就是十三燕,他們的本性、尊嚴與榮耀,都還依舊,下九流的悲哀、害怕與心志,終究只能用他們熟悉的角色代言與表述。

慾望的客體能成為主體嗎?—遠東第一、世界第一梅蘭芳



「男人皆欲娶,女人皆欲嫁」的梅蘭芳開始流露出他的「身不由己」了,邱如白、福芝芳誰不愛他?可是愛他、戀他的人卻人人都想畹華長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只有孟小冬不然,她不要《失街亭》,而要《游龍戲鳳》,冬皇的自主、獨立還是沒辦法與那麼「好」的梅蘭芳互訴衷情。如果說燕十三死前的那場戲我最感動,我最喜歡的應該就是梅、孟兩人在台上藉戲調情的那場戲吧,沒扮上的那場性別越界表演,對比扮上了之後真情流露,透過代言體的戲曲,讓很多情節滑過,戲曲作為一種「異質空間」(heterotopias),只消一個眼神流轉、手勢作放,千萬言語也都無須說明了。



畹華身邊的每個人都是如此立體而鮮明,唯獨他是說不清、看不透的樣子,這正說明了梅蘭芳從來就不是一個主體,即便這是他的傳記電影,他仍舊是被慾望的對象,電影裡頭是,電影外頭還是。

這樣一位質潔的人,他又怎麼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俐界大王」這樣的封號呢?爺爺的一生不就還在眼前嗎。因此到了美國,梅蘭芳衝破國界、不景氣,他果真不止是遠東第一人,也成了世界第一人了。然而越來越像爺爺的邱如白擋在他面前,告訴他觀眾是寵不得的,畹華卻仍執意要上台繼續謝幕,越界的早已不是性別、國界,而是慾望本身。


政治正確大於藝術正確—抗戰時期梅蘭芳

電影逐漸綰合時間截點,從日本人進軍北京開始說起。看準了非物質的文化力量,梅蘭芳成為日本軍殖民中國的重大舉措。電影重寫了慾望客體的意涵。「告訴他,在台上他只是一個裝模作樣的臭女人!」「在台下,我可是個男人。」

於是電影後三分之一都在政治╱藝術正確中過渡,我們是否能讚嘆這一次,畹華終於不再被三哥挾持?但卻也清楚感受,畹華被更大的藝術文化、國家意識形態表徵所挾持。

記憶仍清晰地印在落幕的那一刻,被座兒簇擁著走上台階的畹華,充滿自信與謙沖,要大家不要送了,等會上台見。

梅蘭芳仍舊是那麼說不清、看不透的對象,但是生命中的寂寞本質,卻逼使他生發出一片繁華錦麗,我想電影《梅蘭芳》中的畹華,終究是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光是開閉兩幕,就足以讓我沉吟在三,那些透過他,所有主體慾望的客體所折射出的生命疑問。








梅蘭芳本人










相關連結:

中肯評論與相關新聞:
http://pub19.bravenet.com/forum/1592770041/fetch/805976/

藍祖蔚影評: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russiablue/3/1311412157/20081205230538/

2008-12-21

殘篇:寫給文藝少女的情書

斷簡情書系列第四篇,原作於200.05.26.參加完余光中八十大壽紀念研討會完畢,以玆「借題發揮」。

親愛的S:

我對先生的記憶點只有兩個,都與我文藝的青春期有關。

那是一個鬧哄哄的午後,穿著白衣黑裙的少女們各個坐在大禮堂中等待,那位先生從國文課本中走出來,白髮蒼蒼一如今昔,在我印象中他從未年輕過,他是守夜人、要和全世界握手、要剪掉散文的辮子,他太老太沉重也太中國,年輕的心不很明白。先生那天談了他的英詩翻譯,他的文字並無兩樣,只是他的朗誦敲進了青春,我這才明白,新詩再怎麼樣,也最好講究韻律,因為每一次誦讀,都是在跳舞。

另一次是在百年的中山樓中,昏昏欲睡的夏日正在上著〈聽聽那冷雨〉,題解作者當然不會提到先生如何給人扣上紅帽的事,輕盈而天真的我們輪流站起來讀著,那是我當時的震撼:
「正如馬車的時代去後,三輪車的伕工也去了。曾經在雨夜,三輪車的油布篷挂起,送她回家的途中,篷裏的世界小得多可愛,而且躲在警察的轄區以外,雨衣的口袋越大越好,盛得下他的一只手裏握一只纖纖的手。臺灣的雨季這麼長,該有人發明一種寬寬的雙人雨衣,一人分穿一只袖子此外的部分就不必分得太苛。而無論工業如何發達,一時似乎還廢不了雨傘。只要雨不傾盆,風不橫吹,撐一把傘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韻味。任雨點敲在黑布傘或是透明的塑膠傘上,將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噴濺,傘緣便旋成了一圈飛檐。跟女友共一把雨傘,該是一種美麗的合作吧。最好是初戀,有點興奮,更有點不好意思,若即若離之間,雨不妨下大一點。真正初戀,恐怕是興奮得不需要傘的,手牽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輕的長發的肌膚交給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後向對方的唇上頰上嘗涼涼甜甜的雨水。不過那要非常年輕且激情,同時,也只能發生在法國的新潮片裏吧。」

先生彷彿一下子年輕了起來,坐在我面前,循循善誘告訴我戀愛的美好, 關於他更多的神州懷想,當時的我不想明白,也無從回憶,自然無法共鳴。於是和先生有關的回憶,充滿的甜味與太陽的味道,這般簡單的,是盛裝不了政治與左右的選擇。

然而成長與知識總是教人失望、嘆息, 青春不再,美好與尊敬也逐漸消亡,論述崩解之後,殘餘變形的遺憾,留給回憶和當時去說明。

2008-12-20

殘篇:寫給希望的情書

斷簡情書系列第三篇,本文初稿寫於2006.10.18.故事的女孩,如今已非常幸福。

親愛的H:

我記得高三的時候,我跟妳坐在紅色的矮櫃上,吃著便當,談論未來。我們當初是那麼希望並且相信只要畢業,換下這身制服與青春,就會更靠近我們理想的未來一點點。

找到一個好男人、一份好工作,過著簡單幸福的人生。

可是後來我們才發現,這個簡單的希望竟然如此困難。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人是值得或應該得到幸福,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這個神蹟。我們永遠只能祈求,並且從結果來建立幸福的論述。對他人充滿羨慕的眼光,卻對自己投注過多的憐惜。

所以,女孩妳知道嗎?我再也不會說「你可以得到幸福的!」這種甜而無用如棉花糖一般的話。也不會說「不要為了他悲傷。」這種憤世嫉俗、快意恩仇的姐妹情誼。 女孩,我只是衷心地企盼妳仍然是當初那個與我一起希望、描繪美好未來的那個女孩。

在那個炙熱的夏天,我們曾經對著日益減少的倒數計時、單純潔淨的白色制服,勾勒出來那個光采、絢爛、繽紛而又微小的藍圖。

至少我依然相信。

至正自由,廣場大中



「每個男人都有一個秘密基地」,俗爛電影《停機四十天》裡面,男主角跟女主角如是說。由於我染色體是xx,所以我的秘密基地跟那些xy們就完全不同,那乃是一個不存在的實體。

如果說心靈時間與現實時間不同,那麼心靈空間一定又與實際空間大不相同吧,這似乎是人文地理學教我們的:當空間(space)成為地方(place)。這座城市有太多場景可供人們演出,而當此處成為情感經驗的對象後,它就成為心中的彼處。人實在是複雜的動物,那麼多的不由自主,拉拉扯扯,峰迴路轉。

今天的場景是中正紀念堂。

昨日因觀賞新編傳奇《樓蘭女》,前往國家戲劇院,睽違許久再度踏入這座巍峨的塔堂。我記得幼年時的國語課本裡頭有一課就是在講這處所,「藍色琉璃瓦」的牌坊,巨大而必須拾階而上,活像個大型跳棋的紀念堂,裡頭有著他的衣冠與雕像(後來他不知道自己的紀念堂竟成為意識形態的必爭之地,更想不著黃銅坐像需要不斷展示與躲藏)。

我的少女時代,那迢遠而閃著微弱亮光的時候,背著草綠色書包,白衣黑裙的日子。有段日子因詩歌朗誦而到此地,那時還好青春的我們總是笑著、鬧著、跑著,十七歲的身體與心靈哪裡明白多年後島嶼上的政治爭執,將讓此刻的事情化為真正的回憶?而那些清秀美麗的吉光片羽,曾經我們那麼驕傲而習以為常的年輕閃耀,都被意識形態所搗毀。

我記得那是一首關於楚王項羽的詩。

原來這一切早就預言——英雄的失敗,美人的隕落,那或許正好是為此地(或者稱為彼地較適當)落下的最佳註解。孩子們還在放風箏,女校的同學們還要練習樂旗表演,元宵節的燈火通明何時還會再來?

此刻戲劇院內正在搬演著為了愛而手刃親兄、親兒,不惜道德與文明陪葬的樓蘭公主。我才明白,入夜後,風乍起,一切都被安排得妥貼,當大中至正被可笑地原因拆解後,破碎一地的青春,又如何能自由地被高高掛起。

2008-12-18

殘篇:寫給遠行的情書

斷簡情書系列第二篇,只能說最近創作量跟創作慾都非常強大,希望現世安好,那麼我就不用寫情書給指稱們了。

親愛的F:

「來日大難,口燥唇乾」,漢代樂府詩歌的句子,下一句是「今日相樂,皆當喜歡」,胡蘭成給張愛玲講過,但他這文化╱感情騙子解得不好,其實這兩段話理應是相互表述的,因為過去的大難╱乾涸,才能有今日相知的快樂。然而當前的快樂,不是又會造成往後的痛苦嗎?

同樣時空下的快樂,或許會造成日後的苦難。

所以,道別等於死去一點點。

你同意嗎?

2008-12-17

殘篇:寫給遺忘的情書

原寫於2008.08.18.
最近突然有興趣打算寫些斷簡情書,重修舊作以茲為起點

親愛的K:

我想到賀姐說的有關日月向背的命盤這件神秘的事,最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零八年到現在,我逐漸意識到力量在手中流逝的感覺,說實在的很不好受。今年我送走好多人離開台灣,他們對我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朋友:少女A、V.C,我也失去了(正在失去更為難受)很重要的朋友,像是J,我也分享很多人的喜悅,像是你以及我大姊。林林總總,不論正面或是負面,我都感受到每個人正在離開我,用著各式各樣的理由、不一樣的速度。

偶像劇《長假》裡面第一集,山口智子穿著日本傳統新娘服闖入木村拓哉家,尋找他逃婚的新郎,夜晚,山口智子若有所思地眺望遠方,他告訴木村說:「每個人都會歌詠勇敢拋下一切,去追尋自己夢想的那個人,然後接下來的故事都是有關於他的幸福。但是,被留下的那個人呢?他過得怎麼樣呢?」

我很想知道。

2008-12-13

關關難過關關過?—13駭人遊戲 13 beloved及其前傳12 begin

13駭人遊戲,13 beloved,2007

導演:楚克.薩克瑞科(Chookiat Sakveeraul)

主演:庫薩達.蘇庫尚(Krissada Sukosol )

語言:泰語

改編自漫畫「The 13th Quiz Show」


前傳:12 begin
http://tw.youtube.com/watch?v=FR_RgBmTxHo


近年來泰國片挾帶著拳術與鬼魂們席捲全世界,東南亞的神秘情調在台灣一樣發酵。然而楚胖導(Chukiat Sakveerakul)卻用《12 begin》、《13 beloved 駭人遊戲》以及前陣子引起炫風的《愛在暹羅》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泰國電影。

13這部戲的故事主軸非常簡單:業績不好被公司裁員、女友抱著明星夢而跟自己分手、負債累累老媽又來借錢、車子繳不錢來而被車場拖走……還有誰能比男主角「奇」更倒楣?然而倒楣之人也有走運之時,意外接到一通電話,開始展開奇的闖關之路,只要順利完成13個任務,就可以拿到一億銖。但是有三個狀況遊戲結束:一,當參賽者自願放棄;二,告訴別人你正在玩遊戲;三,探查遊戲的起源。違反這些規定就算失敗,所有的努力也就化為烏有。

倒楣鬼奇在完成簡單任務後開始嘗到甜頭:第一關打蒼蠅;第二關吃蒼蠅;第三關弄哭幼稚園的小孩……當奇一步步闖關成功,卻也一步步觸碰到幼年的不堪記憶,to do or not? 但是簡訊內不斷飆漲的存款數字,還是驅使他關關難過關關過。不過遊戲似乎沒有這麼單純,已經不是在金錢和尊嚴之間取捨的問題,而是「為了金錢,你願意放棄什麼?」好幾次主角都在這些問題裡掙扎,第五關吃大便,「如果你現在吃下去,以後你就能逼他人吃更噁心的東西。」13遊戲者告訴奇,顯然這個社會不要臉的人最可怕。

那麼犧牲他人生命呢?你願意嗎?無辜的奇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好心幫老太婆綁緊曬衣繩,然而卻導致飆車族斷頭,他著急的揮手卻沒有人要理會,一個社會零餘者到底還能失去什麼?站在13關最後的人性抉擇處,弒父以報仇顯然不是重點了,因為可憐的奇早就在這些關卡中被訓練成和他父親一樣殘忍的人,最可憐的往往不是打不倒的敵人,而是自己變成與敵人一樣。

然而奇終究還是無法犧牲人性,所以他的父親成為贏家。我們都不過是beings,但因著有人性,因著這些肉體承載humanity,所以我們得以為human beings,但是當命運以及社會不斷逼使我們要放棄人性時,我們是否又能夠衝破西西佛斯的困境與宿命,只為了堅定的價值與信仰。

電影中有很多地方既真實又血腥得嚇人,卻也有些地方包藏了笑點以及假仙(像是井裡面的屍體就超假的),我以為胖導很會處理這種「真假之間」,而在這此中,關於愛、人生、人性卻異常突出。

不過也許在後現代情狀裡說這些,終究還是癡人說夢罷了,而我們其實也不過就是想擺脫論述、語言與思想,單純被愛而已吧。

2008-12-08

用愛打敗不景氣:記表哥婚禮

昨天(1207)去外雙溪參加我表哥的婚禮,他跟他的小女友(其實似乎是跟我差不多年紀,不過我表哥已經三十了,所以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吧!)都在乾杯服務多年,因此他們的婚禮走的是戶外草原的style,要說「我願意」的那種!



幸好昨天太陽賞臉,天氣很好,又是新娘的生日,所以很多客人的紅包上寫著大大的「生日快樂」,一開始收禮金的我、我姊、我表姊都不明白,直到後來才謎底揭曉,不是惡搞喔。因為新人都在乾杯服務,所以他們的客人非常多,也很年輕活潑,很多好看的人,彌補了我吃不飽的殘缺。


當新娘的媽媽帶著新娘走出來,在冬日驕陽的豔美射折裡,所有的醜惡彷彿從世界上缺席。她把這位美麗的女孩交給站在花影下的男人,不論磨難、痛苦,榮耀與哀愁,直到死亡將兩人分開。我在遠方望著他們,聽到一次又一次他們互相許諾的「我,願意」,勾起了我太陽的子端,內心激動不已。


其實我跟他們不太熟,女孩每次來我家的時候都非常乖巧,輕聲細語,我直覺她是個討人喜愛的好女孩;我與表親之間逢年過節見面,多半也只是寒暄,加上我與他們年紀頗有差距(在此不禁再度佩服起這位表哥),真要說有什麼情誼,大概也只能訴諸血液吧。

然而我卻在這場婚禮中獲得深刻的體貼,在看求婚的影片時,我還真有幾度想要落淚(關我什麼事啊!)他們那麼久的感情,而在感情中總是有不愉快的,然而面對這些,戀人們卻仍然決定要一起進入下個階段,在感情之外有責任,有承諾,有每天每天都想要見他的動力與勇氣。

在這場婚禮裡我重新看見婚姻的意義與美好,也許這就是所有美學家都告訴我們的:距離之重要性。


新人


2008-12-02

沒人寫信給上校

人際關係第一步往往是自我介紹,而姓名介紹又常常是自我介紹之先。雖是簡單的幾個字,卻是他人認識你的第一環,也是人類在社會關係中的第一個自我╱他者的聯繫標籤。況且名字特別、好聽,別人自然對你印象深刻。

父母親在生下小孩後,通常為了取名字一事苦惱許久,算筆劃、好命好福氣還要好聽,實在很難兼具。但是也有些秀逸的父母,只在乎孩子名字特不特別,命運這種事就交給老天去安排,所以夢幻的名字也不專屬於言情小說了。

我家三姊妹名字都是我爺爺取的,他一向神秘,我從小看他書桌(其實僅是一張大鐵桌上,擺放了文房四寶以及一些我當時不能理解的書籍),就深感此人之難以理解。聽說我們家小孩出生之際,他會在紅紙上用毛筆寫下幾個字讓我父母挑選。對於這段往事我從小聽到大,也一直到後來我才深深感謝他沒寫些俗氣的名字,這對現年八十好幾的老先生來說,應該算是頗具難度吧。

從小我就面臨自我介紹的困境,我的姓氏很普通沒啥好說的,最後一個字也很普羅,不過中間那個字問題時常讓我陷入為難。小時候只要轉身寫在黑板上,告訴大家這個字怎麼念就沒問題了;然而長大了在社交場合,空寫也往往讓對方一頭霧水。所幸(?)有震驚社會的上校死亡政治事件,讓我自我介紹時可以明確地表述:

「尹清楓的尹。」

事實上我母親也幫我們安排了幾種說詞,「伊能靜的伊沒有人字旁」。(但比起沒有生命的人跟叛徒,我寧可與失去生命者相聯繫)我後來才深深體悟到,「名字怎麼寫」的重要性。從前中學時期手機尚不普遍時,我時常得從我母親寫下的訊息裡,辨認到底是哪位朋友打來找我,因他往往會以他的直覺寫些我根本不認識的名字。這種情況也屢次發生在我身上:

「你好,我叫做 王 ㄧㄣˇ ○」
「喔,是聰穎的穎嗎?」

這件事除了告訴我們國人ㄣ╱ㄥ不分之外,也告訴我們九○年代小炫風林志穎果真是紅極一時。然而托上校的福,青春期的自我介紹就安然地在精準中度過。

不過事情當然沒辦法一直如此順利。直至幾年前,上校事件的追溯期過了,我才發現愈來愈不妙。尤其面對小了我十幾歲的少男少女,上校對他們來說真的已經是不存在,或者說從未存在過的人了。而我的自我介紹也就愈往險路前進:

「君子的君沒有口。」

怎麼聽起來就是遜色了些。

我與上校僅僅只是名諱上的關聯,然而當我每向新朋友自我介紹一次,就更加讓我感受到時間的殘忍:過期,淡薄,衰老。

亡靈隨著時間向度的擴張而滅亡,我明白了祖父在姓名中安排的課題:生命本質中無法消除的深深的寂寞。聶魯達說要用書寫頂住遺忘,然而我們都清楚明白,沒人寫信給上校了。

2008-11-29

The Big Bang Theory 宅男行不行


http://the-big-bang-theory.com/

the big bang theory 宅男行不行 on CBS
情境喜劇
2007年首播,S1已發行三區DVD








演員:
Johnny Galecki as Leonard Hofstadter
Jimmy Parsons as Sheldton Cooper
Kaley Cuooo as Penny
Simon Helberg as Howard Wolowitz
Kunal Nayyar as Rajnesh Koothrappali

在大家一片風靡gossip girls跟how I met your mother的當下,我卻在追TBBT,好像有點悖離群眾,不過身為「宅男導師」的我,卻在TBBT中找到了現實生活苦澀、無奈的諸多笑料!

TBBT是一齣小而精緻的情境喜劇影集,內容講的是宅男們與金髮美女的故事。Leonard和Sheldton是智商超高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標準的science geek,他們兩人住在一起,過著宅男生活,然而這一切都在對門新搬來金髮美女Penny後有了改變。美國影集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夠隨著故事的發展,將劇中每個人物塑造成立體而符合邏輯的角色,你就是覺得他在這個情境會說出這樣的話、做出這樣的動作與反應,逐漸地,你也就接受這些角色,甚至融入他們的生活無法自拔。

TBBT成功塑造了四種典型宅男:Leonard是當中稍微正常的人類,渴望戀愛╱性愛,但經驗少得可憐,並且時常陷入科學的偏執;Sheldton是天才兒童,11歲就上大學的他,有著異於常人的社交模式,並且對於分類、清潔有著高度的強迫;Howard是猶太人,他是那種嘴砲宅男,自以為對女人很有辦法,但往往都是他的想像╱再現,也常常說話太over;Rajnesh是印度人,無法跟母親以外的女人講話,可說是阿宅中的阿宅。

當我看了TBBT之後,我才發現原來「宅男無國界」,我身邊就充斥著這四種典型的宅男們,這樣說好了,Leonard非常喜歡Penny,有一集Penny只要講了一句什麼話,Leonard就會立刻發揮阿宅本性:

Penny: You guys would make a cute couple.
(Penny walks away.)
Leonard: What did Penny mean” you guys would make a cute couple” ?

看到這邊我就立刻笑開懷,我常常接到這種詢問電話或是msn訊息:「欸yinzi,今天那個女生跟我說blah blah blah~你覺得她這樣是什麼意思啊?」或是「那天我們出去,然後她就這樣那樣……你覺得她是不是在暗示什麼啊?」雖然影集演得很好笑,但是真的在現實生活中要給答案其實有點苦惱,畢竟宅男們跟一般人的思考方式不太一樣,我只想告訴你們:戀愛不是函數關係,更不是在寫程式,根本沒邏輯可循的,完全是要掌握當下的氣氛來互動,還有戀愛攻略是完全客製化的好嗎?

這部影集最常出現的是宅男們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樣子:集體打電動打到完全忽略別人;枕戈待旦地四人連線。或是表現出天才自負但又過於學術化的那面:幫Penny組裝家具不自覺地開始規劃空間,設定假設;要搬家具,但手無縛雞之力的他們只好自我安慰:

We don’t need strength. We’re physicists. We are the intellectual descendents of Archimedes. Give me a fulcrum and a lever and I can move the Earth.

總而言之,這部影集算是搞笑小品層次的最高級,但是雖然做戲的好笑,我還是要提醒生活中的阿宅們:醒醒吧!








上節目的三人,非常有型又時尚!

2008-11-24

Hey you, WORK OUT!


走在台北街頭,看上去年過十八的紅男綠女們,幾乎人人都有被某家健身房(打著全亞洲最厲害的武打明星—不是洪金寶、李連杰,聲稱他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以及認為台灣選舉是一場笑話的那個—為廣告)的黑衣男╱妹圍堵,要你進去參觀他們為數眾多的跑步機、仰臥起坐機、提臀機、鍛鍊二頭肌的舉重機……名稱花俏,並且黑壓壓,要按半天會有紅色數值跑來跑去的那些——可以訓練你身體肌肉、體力的機器。

通常他們的妹子都化濃妝,嬌小可愛╱高挑勻稱;男孩多半堪稱有型,至少很敢跟你攀談。然而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那些打工男女已不復我當初見到的嬌俏帥俊了。記得這家健身中心剛開始採用這種路上招攬的方式,成果算是不錯,多半會停下來看看眼前這些外型還不錯的異性要告訴你什麼;但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越來越普通的sales們開始放縱妄為,有時候會跟你拉拉扯扯,有時候甚至會口出惡言:「欸,妹妹,我看你手臂需要加強喔……」自以為跟你換帖兼手帕交,好心提醒你——該運動囉!

基於文明人最低的禮儀苛求,我一步也沒踏進過這家健身中心,甚至逛街回家路上需要經過那烏黑的C開頭,我也都一定會繞路而行,遙遠地觀望他們用著好幾年不變的「攔截法」(簡直就是恐怖電影裡面的公路殺人狂)招攬「首次」參觀者,以及看它們分店一間間地看。偶爾抬頭看,跟在裡頭雙眼空洞跑著步的人對望,還會羞澀地趕緊撇過頭去……

所以傍晚,接到友人來電說要找我陪他去參觀美洲西部健身中心時,我差點沒跌倒。一方面是想,這不是羊入虎口嗎;二方面是想,天啊,我們老到必須要去健身中心運動,好來保養身體的年紀了嗎?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當口,V大姐已經親切地帶領我跟友人上到了四樓。如數家珍地告訴我們這區域是幹麻的,那區域是飛馬課程(反正就是用飛這個意象來包裝腳踏車機),這邊是瑜珈╱皮拉提斯教室……每個樓層都有相同的大型器具,偶爾有些男女在使用,看起來年紀都不大,也挺多好看的人在運動。參觀的同時V大姐不忘探探我跟友人的工作狀況(可能是想要怎麼屠宰我們,畢竟朋友在金融業,看來是個年輕「有為」的小胖子)。

其實我對運動的要求很低,我喜歡╱擅長的運動也只有游泳,畢竟身體的局限加上不喜歡流汗,游泳大概是我最佳選擇。也因此我對健身房實在敬謝不敏,一方面覺得跑步、仰臥起坐還要付費很說不過去,二方面也覺得這家健身房爛斃了竟然沒有游泳池!

然而即便它有這致命缺點,推銷宣傳的手法也不甚高明,但「上健身房」這件事似乎還是某程度彰顯出你的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在健身房被有錢、年輕、帥氣又肌肉緊實的男人搭訕,進而交往,這種「都市傳奇」(urban legend)我從我姐妹淘那裡聽到不知多少次,連我自己都可以瞎掰好幾齣了。

然而最緊張的時刻終於來了,就在V大姐帶我跟友人回到一樓坐好時,朋友立刻切入重點:費用問題。

相信關於健身中心費用不一這件事,每個人也都或多或少略有聽聞吧?!我有些朋友也是會員,每每聽他們提起「學生價」,那宛若第三世界的月費我就感到不可思議,如果你可以花三位數,誰要花四位數呢?更遑論那五位數的「會員費」了。不過V大姐真不愧是身經百戰,殺進殺出之能者,先是告訴我們最高級的收費標準,又一路砍殺,我瞄了一下友人,看他似乎有點心動(反正偉大的金融業有補助他們一些經費)但仍猶豫。

V大姐一方面祭出哀兵政策,「水電費」、「房租」、「維修費」這類華而不實的數字漫天叫價,好像一個月一千多塊的「運動支出」很是應該的模樣;一方面又誠懇地跟你良心勸告,「我也希望你不用花太多錢,能養成運動的習慣」,天啊,簡直就是我倆的再造父母,還是觀音顯靈普渡眾生啊。

不過這些似乎都動搖不了友人,V大姐又繼續出招,還熱心地查詢其他我們的朋友們在這裡成為會員的付費方式,最後還使出「最後一次」「學生團報」這個撒手鐧,五位數的會員費立刻省下,可是必須趁著月黑風高,總公司沒上班的時候,「偷偷」幫你在團報截止前插件,魚目混珠,兵不厭詐。

但是友人畢竟也是在經濟大蕭條的金融業服務者,自然也是非常有禮貌地應對,並且拿了張名片,並煞有其事地相互約定,最後我們還是全身而退,衣冠楚楚。

「拜託,我幾年前參觀的時候也有那個學生方案欸!」

唉,看來經濟不景氣,SALES真不是人幹的,畢竟「誠懇說謊」這招,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呀。

2008-11-22

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樓塌了—賈樟柯:《二十四城記》

二十四城記24city ,上影集團

編劇:賈樟柯,翟永明

導演:賈樟柯

演出:陳沖,呂麗萍,趙濤,陳建斌


老賈如同多數的大陸導演一樣長於說故事,用很少的語言。這次他卻選擇了「紀錄片」的樣子,讓畫面乾乾淨淨,用語言來表述,斷斷續續,真真假假。喜歡老賈的人,多為男性觀者,老賈很會表述一種情境:男孩的青春、男孩式的傷逝。如此看來他與以軍先生頗有幾分雷同,不過老賈喜歡蔡明亮,以軍師承大春老師,我倒以為他們兩人分別拜別師傅,摩拳擦掌,在藝文武林界中青出於藍。

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華:從420到024

這個故事非常簡單,從東北遷徙到大後方成都的420軍工廠,面臨拆廠一事,而原廠址將要改建為當代現代化式的建築,於是老賈走訪過去420廠的相關人士,請他們訴說在420廠的點滴,藉由口述小歷史來回憶╱反射這個軍工廠與大時代的息息相關。

然而在這八段回憶中,老賈安插了四位演員與故事進去,與真實的回憶彼此交織,於是《二十四城記》要怎麼記?就在這種真假虛實之間閃閃躲躲,一如片頭震撼人心的那一幕:廠門大開,穿著相同服飾,分辨不出性別(更遑論長相)的「工人集團」,萬頭鑽動,賈樟柯大開慾望之門,卻又只留下一個小出口,讓所有的情緒與故事,軍工廠的華麗與頹敗,在這僅有的畫面中,緩緩道來。

在我青春說謊的日子裡:青春╱記憶、謊言╱誓言

中國導演都非常會說故事,在不同的代際裡,卻有共同的特點:豐潤的經驗史。他們擅長綰合大小歷史,將兩者用非常流暢且完整的態度、方法告訴你,即便那故事不那麼好聽或有趣。

老賈當然也不例外,但是他更善於談論一種男性青春的湧動、勃發,但又不像無賴少年,或許是頗有幾分晏幾道的味兒吧。在《二十四城記》中,老賈安插的故事多少也與傷害、背棄的青春有關。「我十九歲就當媽了」、「她隔著鐵絲網餵我冰棍」、「他們在背後叫我標準件」、「我跟我媽說我今天要在家睡」。這些混雜著虛構的貧脊青春經驗反而更真實、更直指人心,更教你明白在這生產軍火、家電的工廠的無數側面,看似服從的巨大車間中,有多少洶湧的情緒:哀慟的、欣喜的、害羞的、無奈的……

於是整部電影看似散亂,卻透過這些謊言逐漸構合出其自身的脈絡。只是老賈這次用了三代不同的女子故事去串連,可惜我最喜愛的仍是那段無疾而終的男孩初戀。

僅你逝去的一面,足以讓我榮耀一生:城市史、經濟史、人類情感史

電影最後在當代的經驗訴說中結束,賈樟柯告訴我們:「成都,僅你逝去的一面,足以讓我榮耀一生」,都市作為一的「地方」(place),其計畫、發展自然與當中生存的人們之情感關係密切。然而老賈不以進步為優先,反而是慨歎在資本擴張的時代中,不斷不斷往後退去的諸多面向。

對我而言,《二十四城記》獨到之處便在於此,除了它撥弄真假,它更將現代化後的各種經驗囊括成一同心圓,於是你可以在這當中放大╱縮小,感受到現代主義(modernism)式的反思,然而其中充滿豐富的情感,並不說教,也無救贖。

2008-11-07

生日快樂

紀錄1104,送給二十五歲的自己,happy birthday

我記得國中三年級十五歲的時候,曾經意氣風發地以為,女性一旦過了二四,就快點把牛仔褲拿去燒了罷。十年過去了,我卻在我二五生日當天穿著緊得不能再緊的煙管褲。

很長一段時間,我時時驚覺:天啊,我竟然也到了這個年紀。1983似乎已經脫離青春的行列,每次到醫院看見呼籲新生兒接種疫苗的海報,我總是茫然出神,一則覺得自我之衰老、二則為此世界所有的新生命感到不思議。

從以前開始,生日之於我似乎不是什麼重點,最慘的是每每到了生日前夕我總是異常低潮與慌亂,甚至可說是倒楣事接踵而來。後來我接觸神話學,知道在神聖時刻前總是伴隨著混亂、混沌,以致於在神聖時刻才能重新開始,我才逐漸對生日前夕的兵荒馬亂釋然。

不過生日對我來說還是存在著某程度的尷尬,大夥開心地圍著你又叫又跳,我一向害怕party的歡樂,雖然我也能盡興,但總感覺有個更遠更高的我正在後設觀望這一切,而且我實在無法面對歡笑過後那種嘎然而止的停頓、空白,似乎只是讓我更加寂寥,並且深深體會: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所以我往往選擇與三五好友溫馨聚會,在神聖二五的此日,中午和大學友人用餐,爾後至茶街聊天。席間我們談了許多,不過二五女子實在也不出那些話題,戀愛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不好玩了,遇到的異性也不再單純,「喜歡就結婚!」這種想法就讓它烙印在十八歲吧,活了四分之一的女性,要做的是別種夢,與紅塵無關。

傍晚結束後,友人的男友來載她,他們似乎準備一起去逛IKEA,各自添購一些家具。我恍然意識到,二五歲真的不好玩,因為這實在不是一個和「好玩」有關聯的年歲。我留在校園並無因此更加青春,反而愈顯衰老。

道別後我信步返回東區住家,渾身已被茶街廉價煙味裹身的我,實在無法直接面對學生。梳洗完畢後我帶著《論語》出門,許多朋友疑惑何以此時我不更換教學時間,他們不明白這是我用來維繫生命秩序的方法,即便大悲大喜我都必須遵守,而我的生活、生命也才能從這些重複中獲得安定與前進。

結束後我搭車出發去找我還在工作的朋友,秋天的台北入夜後似乎涼了點,也乖巧了些。能夠在這個季節誕生,賦予我種種美德:「復仇的春麗,別無選擇,只因好降生此宮:童稚、哀愁、美艷、殘忍完美諧調地結合,天蠍座。從眼神我就知道。」小說家乙君曾在他二五歲時如此謳歌過我族,想想我還真是幸運了些。

後來我們到了這座城市極高的樓層,我經歷過這座城市的夜景經驗中,往往都是遙遠地指認出地標:刺穿天際且一週七日隨著彩虹層次變換色彩的高樓、霓虹閃爍上頭載滿歡笑的摩天輪、車燈勾勒出城郭的蜿蜒邊境……然而在二五,我置身市中心,所有的繁華妖麗在我觸手可及之處,台北似乎真的夠現代化了,然而在此中的我們卻還是感到深深的不安,右手邊的朋友詢問我意義,抱歉,處在通過儀式中的我無法給出答案。

「你不覺得眼前這片景色真是讓人感到寂寞嗎?」

“Hey girl, I’m here!”

是的我清楚知道,只是還不能明白,但我深切地感謝所有所有賞賜予我的溫暖,讓我覺得活著真好,能夠被拋入這個世界真是太幸福了。

「只因你降生此宮,身世之程式便無由修改。春麗,在全城的靜默仰首中喘著氣,她的頭頂是循環運轉的十二星座。眼前,則是彷彿亦被紊亂的星空搞亂了遊戲規則,像雕塑一般靜蟄不動的敵手。」

所以,生日快樂,天蠍女孩。

2008-10-28

樂園

大家都說兒童樂園過時、腐敗得不像話了,與朋友說起「我今天去兒童樂園玩喔」,似乎也像是手動腳踏的縫紉機、披頭四的唱碟、山姆大叔我要你的泛黃海報、上海美女月令牌等等可以不斷堆疊上去二○年代以降的懷舊情狀。

事實上這園區確實小得不思議,它不過就是截去一個山頭,隨意地置放了熱狗攤、旋轉木馬、碰碰車、咖啡杯、龍舟、小火車、摩天輪等設施。而這些玩意兒從嶄新到破舊、斑駁,似乎也不過是一瞬之光。在好天氣大太陽的映照下,它們早已失去了絢爛的色彩,白茫一片似乎隨時都要蒸發,眼前的樂園是海市蜃樓嗎?曾經我們在這個地方感受過去的歷史感、未來的科幻感、當下的歡樂感,那些回憶在我再次踏入這個地方時宛若默片般被抽離聲軌而播放。

我看著眼前這些在我膝蓋高度的孩子們,天真無邪地笑著、跑著、哭著、瞇起眼要爸爸媽媽把他們抱到一個個不同的設施上玩鬧著,在他們眼底,這一切是多麼美好而無暇,他們會記得在新世紀裡,上個世紀的樂園曾經給他們的一切:天很藍、風很輕、捷運退位,被歡笑聲掩蓋而靜悄悄地飛逝、翹翹板對面的陌生兒童的笑臉、在旁邊盪鞦韆的女孩飄揚的長髮。


如果這一切是如此靜好,歲月在此中的殘酷,我寧願視若無睹。



本文刊載於2008.10.28《中時人間》。


上個週末與友人去了一趟中山區的兒童樂園,原本只是想要用短文回應朋友對此中破敗的想法,我以為如果能夠快樂,單純的快樂,只是笑而沒有其他的東西混雜、偷渡,那麼就算荒涼,我們也依然光采熠熠。


2008-10-27

素描練習:小七

此篇為舊作擴寫,是我大三時在補習班打工的時候認識的小朋友,也是我第一次嘗試描繪一個人,而非一件事的片段。現在回首,覺得當時清麗、明快的筆觸似乎已很難把握了,然而歲月既予我一份拖磨,那麼我也試著接受並且讚美。


小七有著超越同齡朋友的過人身高,手臂也因長期(?)打球而十分有線條。我在補習班遇建他,一年四季穿著籃球褲,他臉上的笑很青春,含蓄的內雙眼皮以及不安分的皮脂分泌,襯托他的笑容更純真。

聽起來我們之間好像很陽光,其實我跟他很少好言相向,幾乎是有點諷刺。但夾雜著真誠的關心。我關心他學科與未來,他訕笑我年長。七歲的距離就是這樣嗎?高中、大學,太快衰老的別人把我們畫為「七年級」,看來是我佔便宜了。

小七很像陳,他們都很幽默、陽光,也都很細心,對文學有股異常的靈敏,是男孩們身上不常見到的,他們的眼底彷彿藏著什麼深深的心事難以捕捉。不過小七更直率,他不爽班主任就跟我抱怨,他寫一些很鳥的情書也要逼我閱讀分享。看著他談論隔壁班的女孩,我幾乎就要原諒他們這輩的無賴、可惡以及國文程度的可鄙。

小七那天要拿走我的粉紅全家筆(C大山上校區曾經有過短命的便利商店送的原子筆,異常好寫),但我收回,我承諾他下週送他一支,並詢問他要什麼顏色。

小七說:「只要你送我我就很開心了。」

後來我歷經感情的失敗,那時正值大學三年級的夏天要來臨之際,我準備著期末考,生活一團亂,只能依靠固定的行程來自我安頓,所以我沒有請假,但仍失魂落魄地坐在位置上。

小七說:「我寫兩個字,但我不知道我寫得對不對。」說完他就在我的思想史講義上面寫下「矜持」兩個字。

小七問我:「這兩個字怎麼唸?」

我說:「ㄐㄧㄣ ㄔˊ。」

小七說:「對,你看看你,現在全部都沒有了!」

這就是小七,拿著蘇軾生平問我國文資優班入學要怎麼寫報告,說到張先〈天仙子〉裡頭「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就會浮現青春期張狂地吃吃的笑的男孩。我與他的萍水相逢十分短暫,但他卻帶給我作用力十分強大的青春撞擊,這段遭遇如此微小而美麗,以至於小七的笑容永遠停留在十五歲,以及「雲破月來花弄影」的美好時刻裡。

2008-10-24

素描練習:前奏

根據福樓拜的文學主張,人物描寫應該進展到像是標本一樣。用當代比較熟知的語彙,應該是蠟像館這類的。最近閱讀乙君的《西夏旅館》,「隔壁的房間」是他一貫的書寫策略,然而裡頭精準的人物素寫,卻讓我讚歎不已。之前去聽老師的課,他要我們練習描繪一棟建築物(此搭配閱讀《金閣寺》),透過這種處理靜態物品的途徑,我想,一來可以品嚐細節,二來可以拉大幅度。想想我之所以不能寫長文,或許是因為無法耐著性子進行素描。

我想起我過去貧脊的藝術經驗中,有段夏日時光是兩天一次到美術社報到,母親為年幼的我添購素描筆、專用橡皮擦(黏膩、柔軟的有如棉花糖一般)、水彩筆、顏料、我至今仍搞不懂開數的圖畫本(有硬殼!)。大概是想彌補沒有學鋼琴的遺憾,而想給我增加些藝術氣質吧。但我天生缺少作畫天賦,我常想就算我有馬良的畫筆,我一定也無法像他一樣逃出馬廄,因為我根本畫不出梯子啊。

一開始的課程非常無聊,畫些花瓶、水果什麼的,一群小鬼煞有其事地繞著在燈光下的檸檬、木瓜,沉默地低頭在大開數的紙上描繪出來。仔細想想,像是水果應該是要拿來吃的,但它們竟然就那樣名正言順地被放置在鹵素燈下,而我們更白癡,竟然還瞇起眼丈量這些水果們的比例。

在這些靜物素描當中,我完成一幅幅水果、花瓶(我甚至沒有進展到雕像!),我終於能夠掌握並且體會藉由不同角度、光線折射出來的「立體感」,光亮與陰暗的相生相成,就在各式各樣的水果與花卉中落成。然而真的進展到人物素描時,我卻怎麼也抓不準比例,手中的畫筆似乎怎麼樣就是無法畫出我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

其實早在這之前,我心中已慢慢了解文字遠比圖畫更能吸引我;創作遠比繪圖更能表達我。於是在此之後我投身閱讀與審美的世界,創作之於我(不論文字還是畫畫,甚至手拙的我害怕的工藝課)似乎越來越遙遠。當然我也曾懷抱文藝少女的心態,在校刊上發表一些不成氣候的文字,不過敘事對我來說日益困難,我開始無法在空白紙上展開一個「故事」(琢磨文字地),我連細微的情緒都難以(或者說害怕)舒展。於是蜷曲的情節與感情糾纏我。

所以這個素描練習就此誕生,我試圖去描寫在我目前二十餘年的人生中所遇╱預見的人們,隨意撿取的,附著光影地,透過立體、單一╱多重角度╱事件去催生,或是集結我之前零散的書寫。有點像《看不見的城市》,不過這只是隨意的練習,我並沒有賦予它多麼重大的責任或意義,所以你不用期待,也無須對號,因為所有的書寫最終仍要回歸到「我」的身上。鍛鍊自己、紀錄自己,在他者中生成、召喚一個遙遠而隱微的自我,我想在這過程中,逐漸地,我就完整了。

徐步輕盈:《殺人黑貓館》





原寫於2007.06.06,當時的我正肆無忌憚地閱讀與論文毫無關聯的閒書,想來真是輕鬆以及不堪回首哪!



綾十行人:《殺人黑貓館》,台北:皇冠,2006
當然是再版啦,這麼經典的作品!



這幾天終於把這本赫赫有名的書看完了。雖然號稱是新本格少女的我,殺人館系列卻也只翻過十角館,反而是迷上正宗新本格所厭惡的天花亂墜系的新本格推理(輕小說集團?!)。想想實在與喜歡推理小說中有平面圖的我略嫌衝突!

《殺人黑貓館》是採用敘述性詭計的策略,敘述性詭計會讓讀者不知不覺掉入五里霧中,不可自拔,而其整本書的描述就是為了推向結局那短短一、二章,這股張力做得好,誠如本書或《剪刀男》,都不得不讓讀者眼睛一亮、拍案叫絕,但是做得差得,如《櫻樹抽芽時,想你》則是讓人不舒服到了極點。

同時,敘述性詭計也考驗了作者本身的邏輯性與知識連續性,舉《黑貓館》為例好了,即便我看書之前已經知道謎底,但是在整本書搜索蛛絲馬跡的過程中,也只找到一個有力的證據,其他很多作者暗藏的玄機也未能參透,這是成功的敘述曖昧,能讓讀者深深折服。

其次,《黑貓館》透過如此龐大的敘述詭計,架空了應該是推理小說中最重要的核心——殺人事件。生命、死亡、謀殺、密室、動機,看似嚴肅的推理課題,也都被大筆一揮,不輕不重地處理了。而當讀者們汲汲營營想與作者對決密室的謎題,或Rena之死時,其實也正一步步掉入了作者設下的最大陷阱。

於是,我們終於回想起,一隻黑貓,徐步輕盈地走過赤道無風帶。

2008-10-17

故宮晉唐書法展

http://www.npm.gov.tw/exh97/chintang/
展期10/10~11/20,只有四十天喔。




















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摹本


趁著周五的風和日麗,以及駱為宣傳新書而停課的日子,暫時放下碩論的新閱讀量,出發前往故宮,欣賞只有四十天檔期的晉唐書法展。

故宮對住在繁華市區的我來說,無疑是個遙遠而寧靜的所在,巍峨而巨大的靜止在北區的盛大中,一切的美好古物,讓你必須拾階而上,親臨、感受、體驗。其實這次的特展只能算是小型吧,總共展出十五件書法作品,其中最有名的該屬王羲之的作品吧,尤其是唐摹〈快雪時晴帖〉冊、〈平安何如奉橘帖〉卷與〈遠宦帖〉卷,〈快雪時晴帖〉真的很美,除了書法本身的秀雅,試想「快雪時晴」的景致,因而想起友人,提筆問候,此當中的六朝風雅,溢於言表。

另外顏真卿的〈祭姪文稿〉,也讓我印象深刻。書法史上的顏真卿,總是渾圓穩重,與歐陽詢各執一端,然而在此文中,反覆修改、凌亂的字跡卻可以感受到因亂喪親之痛,尤其是兩次「嗚呼哀哉」其力道、筆跡之不同,「安史之亂」彷彿不再是歷史課上的迢迢知識,而是那麼真切而又苦痛的事實。此外,陸柬之的〈文賦〉也讓我震懾,以往只能從文論課中讀到的鉛印文字,竟然以楷書為基調寫出,在時間的長河中,〈文賦〉由陸機到了七世紀的唐朝,又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我的當前,無論「經典」是被建構,被形塑,我隔著玻璃帷幕,讀到「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一瞬之間,我似乎回到了十八歲,那種對中國文化神秘的欽仰而尚未除魅的童稚狀態。

看完主要展覽後,二樓的「走向現代」中有諸多晚清工藝品,因碩論而對此階段頗有涉略的我,自然不能錯過,當中的展件有個做工精美的時鐘,上頭有羅馬數字圍繞成圈,這對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你我或許稀鬆平常,甚至是復古過了頭。然而對當時受到現代性衝擊的人們,只消看一眼上海公共場合的時鐘,就必須按部就班地工作、勞動,西洋人傳出了時鐘給支那人,徹底改變我們對時間的觀念以及生活作息,也讓人們體驗到,時間的流逝在每個刻度中,即便最後回歸原點,卻不再是所謂的「物換星移」、「日薄西山」了。



到了一樓,吸引我的有「院藏古輿圖」以及「清代歷史文書珍品展」、「清代家具展」,清代家具展主要是恭親王奕訢的書房與起居室,先不論恭親王的歷史評價吧,他為晚清洋務派代表,看著復原的書房,想像他坐在當中籌備自強運動的諸多事宜,然而最後卻面對洋務運動的失敗,這一切的一切,未免過於殘忍。另外〈坤輿全圖〉也讓我駐足良久,當中的世界觀、中西交流、獵奇而化為尋常,這不再是聖上所統御的領土,而是在更遙遠更擴散的四周,所展開的世界的故事。

2008-10-10

姊姊

今天早上起床,我滿腦子就是塞滿了柳永的詞: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昨天我們家就像是個傳統的本省家庭,遵循古禮,在女兒出嫁前一日,吃了一家團圓的「姊妹桌」,桌上並沒有特別的菜式,簡簡單單的四菜一湯,但是我們家已經好久沒有一起吃飯了。爸爸舉杯說,你將永遠幸福;媽媽說,今天是最後一天的王小姐;二姊說,百年好合,白首偕老。而我卻淡淡地說,身體健康。

也許我的過敏還沒康復,並且我至此時此刻仍感覺不真實,但我真心祈禱:
姊姊,愛笑的女孩,祝福妳此去經年,永遠快樂。

2008-10-07

顧盼



上海外灘是讓我最捨不得這座城市的地方,黃浦江的兩邊,一邊是新穎的高樓大廈,玻璃帷幕、扁平而直達天際線的後現代建築;另一邊則是19世紀末為起點的帝國衰亡的斑斑記憶,招商總局、各國資方建構的銀行、電報公司,當時的令人瘋魔的現代性,如今卻已被逼退成為古蹟。然而捉弄人的是,這些建築物的一樓目前大多成為世界名牌在上海的駐足點,我記得當天我在五樓喝咖啡,一樓是ARMANI。因著此片光景,我多盼望能永遠在上海,這個曾經只是個小漁村,在五口通商後被迫開啟與世界接軌的城市裡。


以下文章原寫於2008.09.22.
重讀超哥當兵倒數日記後有感而發所作


剛剛又再讀了一次超哥準備去當兵的倒數日記,心中感慨萬千哪。

這或許就是女孩與男孩的不同,男孩們經歷一段時光,可以安靜╱不安靜地等待與聆聽,在那段日子裡,歲月的量尺刻度都那麼不同。我從未有過這種經歷,安靜地等待某樣事物,巨大地降臨,等待之於我,似乎都是慌張與緊湊,我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我才能夠學會,不那麼快,不至於踉蹌。

歲月似乎就是這麼完成它階段性的任務,我開始慢慢將朋友分類,小學同學、國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研究所同學、人文營朋友、打工朋友、學弟妹長姐、朋友介紹的朋友。一切好像就是這麼理所當然,被放在不同的盒子中,分門別類,井然有序。我想起所有瀕死經驗的驗證:一生宛若跑馬燈般地在眼前搬演。想想那是什麼樣的景色,搭配什麼樣的曲調。

婚禮上總要播放一些照片MV告訴大家這對新人是怎麼走到這裡,那歡樂中夾帶的淚水,大概不是為了憑弔時間吧。如果在現代性之下對於時間的思維向度不再是種田打獵、春夏秋冬,我們是否已找到合適的狀況安放自己?

至少我還不能。

我接觸到的上個世紀初的人們,大都插科打諢,嬉笑怒罵,這些邊緣文人們掌握了這麼大的媒體資源,書寫跟社會那麼息息相關的故事,看來多乏味,他們沒有繼承曹雪芹對於人生、對於成長、對於失落的關懷;反而選擇一條充滿鞭笞、血淚、辛辣的路。我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看到這個巨靈隕落的新世紀,連絕望都全球化的時代。時間是怎麼計算的?他們一下子是走在時代尖端,一下子就又落到後邊去,優良、進步的新文學家們不屑一顧。

進不去的八股官僚,退不出的新學世界,死的死,傷的傷,那麼敏銳的靈魂,就這樣被鎖在光緒年間、新世紀、月月之中。我感嘆、自憐,別人的一生像是一座迴旋梯,登上後我在鏡中看見自己,離去、後退、紀年全都冷卻。

我想起去年夏天我在上海外灘看到的連綿景致,走完我的一小時,換來他們的百年滄桑,殖民地的風華被嵌印在二00七,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文學家們要不斷偏移,不斷撥弄造物主的時鐘,來來回回。

一向年光有限身啊。

2008-10-06

婚禮過敏體質


自從親身參與我姊婚禮的誕生後,內心一直惶恐不安,誠惶誠恐的。姑且不論姊與乃夫之間是否適合這類庸俗的問題,我對婚姻、婚禮這類事已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就像是轉了好幾圈的雲霄飛車,要往拋物線慣性定律飛出一樣,那麼痛苦不安。

不知道打從幾歲開始,我對「年齡」這件事變得非常敏感,每年過生日也開始有了快樂以外的感受;面對比我青春洋溢的少年少女,也開始覺得手足無措,彷彿在他們面前,經歷與成長並不足以與蒙昧、神秘的獸匹敵。而當外人也逐漸使用你「已經」幾歲幾歲云云這種話語型態在跟我對話、安排我的人生際遇,細數過往點點的時候,裝小似乎也不太適合在這麼莊嚴的氣氛中與之應對。

雖然新世紀開始,人們對於人生規劃開始往後挪移,而我的年齡與「婚姻」似乎還是有點距離,然而世事的難以計算與預料,生命總是會給你出其不意的驚喜。事實上,一切大概是起因於我姊的婚禮,他們很幸福,無庸置疑。然而旁觀的我卻開始畏懼。

小時候我也曾有過那些浪漫的夢,想過大概幾歲要走入另一個家庭。我想起青少女時期和當時的男友去逛IKEA,兩個青春的靈魂幻想著夢中的家庭,然而當時的男友與我恰恰相反,他並不愛小孩。我記得那是一個主臥室的陳設,當時的男友逛著逛著,啐了一句:「靠,看到嬰兒床就倒胃口!」

親愛的,你必須知道,這句話是我第一次受到衝擊,關於婚姻啊,兩個人不同的價值觀這類的事。在此之前我雖早熟,卻也還是有著童話中「小女兒」的柔軟心情。之後陸續參加過幾次婚宴,也都還算開心,反正婚禮程式不就是那套:進場、致詞、播放影片、不認識的人笑鬧、小孩哭叫、打翻飲料等等。

然而直到我目前參與這個婚禮,我才知道這個神聖「儀典」背後所纏繞的複雜關係。兩個人相戀,然後各自背負家族成婚,當中的交涉、妥協、你來我往,非當中人不能理解。幸運的是,在至親的婚禮前,我們有此榮幸觀摩另一個崇高。

於是一個堪稱妙齡的女孩在星期六晚上,如此精華、如此美妙的時光,必須前往高級飯店參加宴會,但事實上我根本不認識新人,走在路上、聽到姓名,我也無法從記憶中考核。不過人際關係這憂傷的名詞,不就是這麼回事?好吧,讓我們就定位吧。

一開始都還算平順,具有某層面高度社會地位的主婚人、介紹人高談闊論地說著自以為幽默的祝福;荒腔走板的主持人溫柔地命令大家。好吧,到此還可接受,菜餚也還不錯,只是舉目對面坐著各式各樣父執輩的男男女女,實在讓人提不起勁來社交。

開始播放成長紀錄與相戀過程,所有婚禮必備,卻也是我最無法恭維之處。照片中的人從出生、三歲、十歲,一下兩張照片的就跨幅青春期,好像什麼濃縮精華液一般,吃下去你就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照片中素樸的兩人,現在正裝扮得不知是什麼樣子,誰也認不出,坐在人際海洋遙遠的另一端,所謂焦點的「主桌」上。

我開始感覺不對勁,有點呼吸不過來,這樣說起來這荒謬劇好像在sex and the city上演過,carrie試穿廉價婚紗忽然喘不過氣來。不過我畢竟不是慾望師奶,我只能皺著眉,感受歡欣鼓舞的氣氛朝我襲來,彷彿要致人於死地。但那也無所謂,因為神話學告訴我們,人必先經歷死亡,爾後才能重生。

只是怎麼我越來越不對勁,我急速穿過滿滿佳餚到洗手間,關在廁所裏面忍不住作嘔,反反覆覆終於好了一點。身穿華服,腳踩高跟鞋,在五星級飯店的廁所裡嘔吐,我真不知這是什麼機械降神式的靈光撫慰。

我終於明白,我憎惡繁文縟節,以及其背後所有所有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還有可怕的程序,因為那不是讓你回頭審視你有多愛這個人,或是你們曾經經歷過的所有甜蜜。

只是循序漸進地告訴你:你他馬的不是單身,沒有自由了!

我於是向神禱告:期盼我下次一覺醒來,身旁躺了一個與我已婚一個月的男子。

2008-09-30

愛在暹邏 The Love of Siam

年份:2007


出品國:Thailand

出  品:Sahamongkol Film International Co. Ltd.


發 行 商:華映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語  言:Thai


色  彩:color






趁著反聖嬰,無風有雨的颱風假前去欣欣觀賞,意外地並不冷門,雖然場次少,但是都滿場喔!真的蠻感動的,這真的是一部清新的好片。

相較於《盛夏光年》那種青春的不可奪目,《愛在暹邏》真的就是青春的瑩瑩精露,就連渾沌、困惑、選擇、分離,都是如此小心翼翼,每個煩惱看起來都好渺微,但同時卻又如此巨大、銳不可擋,這不就是青春的本質嗎?

我從前其實並不很明白什麼「愛上一個人,再考慮他的性別」,但是這部片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也因此或許他並不是 gay movie;同時,那當中又有那麼多各式各樣的「情」,被書寫得那麼簡單,那麼深刻,那麼無法忘懷。

當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Ying,這角色真是所有戀愛少女的縮影了,得知繆是gay的時候,回房間把牆壁上所有照片撕下, 那種一瞬之間就被迫放棄、長大的傷痛,真的是詮釋得淋漓盡致;但真正讓我大哭的是,繆發現床底下的少女心事時,那麼複雜而糾結、百口不清的情緒,當下我真的只能用眼淚表達了。

而且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也非常不同,時常穿插許多巧思:看似有結構,其實又照顧到每個角色的心事。要說多線敘事好像也不盡然,但也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聚焦在主角上;此外配樂也十分動人,這部片成功之處就在於「自然」二字,音樂自然、服裝自然,連演員們的演出都那麼自然。

這就是青春,不是嗎?








獻上這部戲最最最可愛的男主角之一,飾演繆(Mew)的Pchy。

2008-09-29

白痴

姓名:Wang, YinZi

生日:1983年11月4日

興趣:睡前看書
   偷聽路人講話,跟他們對話
   聞複寫紙的味道

夢想:變成時尚女教授(如果我拿到博士學位)
   進入國際企業的公益部門,幫他們花錢買社會地位跟   節稅,然後變成傑出校友,獲頒榮譽博士,最後還是   變成時尚女教授。

討厭:身體臟器、腺體不舒服
   瘋狂社交、瘋狂居家
   下雨沒帶傘
   假文青與真文青
   野雞裝鳳凰

音樂: every thing's gonna be alright

電影: 都會與浪漫愛情劇 or YA片

真的很白痴,起因於張又升,我的左派朋友。 其文如下:

「昨天(星期六)吃飽飯 電視在重播阿斯拉(想起來了 叫閃電霹靂車)
風見要把阿斯拉移植 可是沒有密碼 最後好不容易悟到 密碼就是四個字

實現夢想

這個俗氣的遊戲其實馬克思也玩過
以下點名WYZ 林士堯 詹亞遜」

(我把我名字避諱了,實在不想在這網路世界張牙舞爪呀)

然後他在半夜又說,一個人就這樣列出來,就這樣嗎?慘!慘!慘!只能說真的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比誰都脆弱呀,比誰都難以忘懷。我想起《長腿叔叔》中Judy有一陣子迷上條列式的記事法,在給daddy long legs 寫信時也採用這種方式。其實這正是所謂結構、階層、科學的條則,這些東西文學研究中也應都具備,只是喜愛敘事性的我,把它藏到月光中,於是一切是殘酷的,昭然若揭的。

2008-09-20

因為......《所以》







原寫於2008.07.08。
此書為我讀的池莉之第四本小說,
一樣圍繞著武漢展開,青春到老。

池莉:《所以》,北京:人民文學,2007





最近因為撰寫論文的緣故,讀了太多爛小說,所以決心要讀點好書,於是我拿出塵封已久的池莉《所以》,不到三天就讀完了。

她算是我少數會喜歡的故事性作家,我實在太耽美了,所以喜歡張愛玲,喜歡朱天文,喜歡駱以軍,喜歡卡爾維諾,但是我往往溺在這些文字華繡中,品嚐現代主義的菁英書寫時,十九世紀那一套寫實(我早熟的前青春期的閱讀時光,那些擲地有聲,耳熟能詳,熬夜拼讀,擺放在書桌上那麼明目張膽、驕傲而理所當然的鉅作們。多年後我愕然,繞了一大圈,我終究回到這個世紀交接的岔路上,往我的文化原鄉探尋,那時中國的貧窮,原來是連文化都枯竭的)往往仍不時地跑出來打擾我。

如泣如訴,我無法置若罔聞,所以開始閱讀李銳、蘇童、池莉,那幾乎是要配著歷史課本與年表來閱讀的小說了(同我的專業多麼相似),傳聞的大時代在農村,在香椿樹街,在鹽城,在武昌竄逃,知青們幾乎都要落淚了,搭上那節車廂返回城市,那是中國的浦島太郎們,「感受看看吧」!

人性的一切開始連同慾望被開啟,不只是海派們的氣息,在故事中我們也都想好好地說,我們都要,渴望明白,並為此申言。那不久的從前,那人還要不要回來?

我不願承認,也想要長成一個盛開如蓋的生命。但現在我必須誠實:怎麼我連閱讀,都在極端中擁抱。

乙君先生






2009年9月19日星期五,我終於見到我這此生最愛的陌生人。

這幾天的氣溫高的不像話,秋天了,島國的熱度溼度似乎也在全球化下跟著奔騰失控,屢屢走在山城校園中,我總感到一陣暈眩,似乎開學來得太早也太突然,瑣碎事情不斷切割我的時間,連研究計畫的提出都一波三折。

但是,今天終於一切都塵埃落定,除了順利提出計畫外,也終於看到了我的最愛,乙君先生。

我搭上236時已經兩點半了,到了T大快三點,看來今天路況不錯,正當我由T大那象徵自由民主的廣場走入這個對我來說陌生、廣袤的校園時,乙君先生正從戲劇系館走出,他長得就與那本經典二十家之一,封面上印有他側面大頭,一模一樣,絲毫不差。也如同我在諸多文學雜誌、座談會中看到的照片一般,怎麼說呢,我從未看過會「動」的乙君先生,對我來說,他就是被分割得好好的,左邊抽菸,右邊微笑,上邊皺眉,下邊拿筆寫字。

但他就是這樣如同你我一般走來走去,行雲流水,呼吸吐納,不可思議。我慌慌張張地迎上前去,問他:「駱老師嗎?」他甚是驚訝地看我,停下來問我何事,我立刻從提袋裡拿出我最愛的那本長篇,封面印有他的大臉,其實當下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啊,原來就是這樣啊,他是真真實實活著的人哪!和妻性交無數,育有兩子,患有憂鬱症,抄寫《百年孤寂》,和兒子看《火影忍者》,被現代性傷害,在時間這狹仄、扁平的甬道裡頭前進、停滯、擺盪而迂迴的人渣作家。

我於是知道這一切萍水相逢確實是一場華麗緣分,那麼漂泊的兩個個體,在秋日宛若天啟降臨的藍光下,偶然、靜謐地相遇。

就只是這樣而已。





此書是我目前為止最愛的乙君先生之著作,《遣悲懷》。
老師說下個月《西夏旅館》就要出了,非常期待,
這將是我認識老師以來他出得第三本書。

2008-09-13

論文:研究計畫

原寫於2008.6.11

我覺得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或者說在人生裡,常常需要妥協。領導者M妥協於島民對強人政治的迷戀,拋棄宅男形象,開始爐邊談話。我妥協了改成我討厭的章節安排,只為了讓人一目了然,讓審查人或日後虛幻的閱讀者,一眼就知道你在幹麻,你想幹麻,你葫蘆裡賣什麼藥。

常常我覺得這就是商品文化的惡果,我們妥協於資本主義,然後開始講包裝,五光十色,可是其實我們往往做不到「宿昔典型」們的一點點,一點點都沒有。

每個老師都會感嘆:細讀的工夫沒有人做了,文本解讀大家都不會了。然而我們真的拿出大師們的文章來看吧,哪個不是驚心動魄,高來高去?樸實地註解、理解,閱讀的快樂,身為讀者之一的快感,蕩然無存。

當然我不是說一定不要用理論或是拋棄那些文學理論帶來的推進,事實上正好相反,我以為理論們賦予我們的是一種看世界的方法,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想法,我們並不用將其高舉,放在前景,而只需在我們的背後隱然支持,其所作用的地方將不只是學術生產而已,還有我們平常的生活與長久的生命。

然而我的想法總是太天真,也太虛妄,與時代潮流逆向而行,我時常遙想過去的光景,這樣的我最後到底會怎麼樣呢?每次開啟一個新的檔案,一片空白的荒緊時,老想起那句諺語:「打不贏就加入!」這就是妥協的可怕與必需,我們都這樣,我們都愛。

「馬可波羅進入了一個城市,他在廣場上看見某個人,過著可能是他自己會過的生活。如果他在很久以前就停頓下來,他現在可能身處在那個人的位置;或者,在很久以前,如果他在十字路口上,所採取的道路和他當時的選擇正好相反,那麼,在長久的迂迴漂泊之後,他終究會身處廣場上的那個人的位置。現在,他已經被排除在他那真實或假想的過去之外,他不能停步,他必須前往下一個城市,在那裡會有另一個過去等著他,或者是某種原本可能是他的未來,而目前卻成了某人的現在的東西在等他。未曾降臨的未來,只不過是過去的分枝:死去的分枝。」

2008-09-07

關於夢想這件事

讀完《醒報》上〈偏鄉英語教師仍不足〉一文,不禁想起之前與C吃飯時,他告訴我的事。

C與我是高中時參加國科會舉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營認識的朋友,因為他住嘉義的緣故,所以我們只有暑假營期才會見面,不過由於兩人投緣,所以一直都維繫著情誼。

C和我在高三時選擇了和其他人不一樣的路,我們各自推甄上中央與政大中文系,總是自嘲比不上其他優秀的同組友人。然而我明白C的心中有著與我一樣的夢想,那可能是其他人所不能明白的。爾後C考上了清大台文所,我們逐漸不再年輕了,我也逐漸明白C的笑容與幽默背後,所隱藏的早已超越他年齡所能負載的秘密與責任。我對他開始有了不同的認識,我也慢慢不再粗心大意地數落他奇異的金錢觀。

C從大學時代開始在補習班教書,他自己一個人和高中同學住在台北,他和你我沒什麼不同,甚至你可能覺得他過於毒舌,然而我能明白他始終有顆纖細的心,那是所有的分崩離析、摧燒拉扯都傷害不了的。

C坐在我對面,跟我說他上學期到尖石鄉幫那邊的國中學生義務輔導的事,那原於高中時隔壁組的同學,念了師大英文系,拋下豐功偉業的光環,自願選擇到尖石鄉的國中教書。

上課的時候要到大樹下呼喚學生;晚上要到警察局去保學生;要想盡辦法讓學生念書,不要休學去當建築工人;要幫助未婚懷孕的女學生,還要控告性侵她的隔壁鄰居;走在路上的時候要小心,因為這位老師的熱心,已對自己人身安全造成威脅,正有人虎視眈眈地要將惡意化為暴力。

C說他每次從火車站坐車進去學校時,兩旁的景致告訴他這世界原來這麼不公平。我深深地歎息了,所謂的「優秀」與「能力」究竟能做到什麼樣的地步,或程度,才能算是好?我想著同年齡的其他友人或許正西裝筆挺地坐在跨國企業裡忙進忙出,信仰著work hard, play hard的教條;然而同時間的英文老師正在忙著我們這一生都不曾,也無法想像的事情。

我突然覺得教育之所以偉大與迷人,或許就在這裡,在這個我無法用言語、知識、理性表述的當口。

在「相信」的面前,一切的苦難將要屈服。我在這個故事裡明白,我終將、必須拋去過於精英傾向的思維,如果我心中有夢。

2008-09-05

FROM HERE

想寫BLOG好久了,但卻苦無時機。一方面覺得自己懶散的態度,恐怖不會是一個好的經營者;二方面也覺得BLOG似乎不像BBS那麼亦莊亦諧,對我而言,BLOG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它的花俏、靈敏與公開,都讓我有點懼怯。

不過,在這個網路世界成為另一個生活重鎮的時代,沒有一個BLOG似乎缺少了什麼,在交際上也顯得綁手綁腳,或是過於地離群索居、畫地自限。每當有人到了遠方,開一個BLOG似乎已成公式,看大家在上頭分享自己的生活,「天涯若比鄰」真是可見而不可想了。

我於是選擇了此地,之前暗暗地想,會選擇無名的人,多半年輕,或者擁有年輕的心情;選擇新聞台的人,多半自視為創作者吧,那神聖而不容我所侵犯。選擇GOOGLE,多半是因為它的簡潔,介面乾淨又人性化,而GOOGLE大概也成我輩不容或缺的跨國文化。

所以才在這裡開始,有了信箱,有了相簿,如今再有個BLOG,我大概也算是個標準的「人」囉,只是誰來告訴我,這裡到底要怎麼自由地換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