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3

老派作風



事情是這樣的,那時我才二十三歲,每天都呼天搶地覺得自己老態龍鍾要死要活的。七月我跟老師去上海參訪,我的隨身行李裡頭有些飾品,其中有一條是我在巷弄小店搜購來的古董項鍊。說是古董其實也不過就是30-40年代左右的東西(後現代的淺薄懷舊!),想想奶奶媽媽的首飾盒中應所在多有。不過那陣子我瘋狂迷戀這些玩意,沒那麼光澤亮麗,略帶氧化的使用痕跡,老派作風,屢屢讓我難捨。

那天我戴著那條項鍊跟學姐獨自到多倫街逛逛,走進一家「大上海」店,裡頭全是些老件,彩票、月令牌這種俗氣的玩意就別提了,首刷書、鈕扣、年曆、鍋碗瓢盆、家電用品都很有味道。我在裡頭徜徉,並與老闆相談甚歡,他還問我項鍊哪買的,而學姐只在外頭等待。後來我們去外灘喝咖啡看夜景,她才告訴我她並不喜歡這些老物,甚至對我的著迷程度充滿疑惑。

晚上在飯店,學姐在讀paper,我則意興闌珊地隨意轉著電視,台灣的showbiz在大陸火紅的程度,非親眼見之不能體會,然而偶像劇在台灣看夠了,到了神州故土,總不好再「懷鄉」。我無意間轉到中央台,畫面看上去頗有年代,兩個男人穿著藍衫馬褂在說相聲,我停下來看看,從小我就喜歡相聲,單口雙口多人都讓我讚歎,「妙語如珠」真該是這樣體貼的,只有聲音在刺激你,這麼單純而伶俐的嘴上功夫,就是能直指人心。

我沉迷在中央台的相聲節目中不可自拔,其實那些段子我早就聽過,捧梗人語一出,也想像得到接下來他們是如何「見招拆招」。但我還是被逗得哈哈大笑,學姐疑惑地看著我,她說她真沒想到我有這麼古老的嗜好。

其實我老是被老派氣氛所迷惑,喜歡京劇、相聲,連飲食習慣也很懷舊,少女時代對歷史、古典文學的興致大於一切,「傳統」對我來說不是過去,而往往是當下。我對於當代的價值生活感到疲憊,要「潮」才夠酷,對我來說實在太過顛簸。當然,我也不明白當今的交友狀態,別人經常是”out of sight, out of mind”,我卻時常是「感子故意長」。
面對生活,我經常聯想起過往閱讀經驗中的諸多片段,引經據典,朋友問我為何不用自己的話來說明。我想這不但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無奈,而更多的是一種「厚度」,在搬動這些經典的當下,時間的不可逆宿命似乎就微微地傾斜了,而在時光甬道中攀爬的我們,也終於稍稍得到安歇。
連教堂都老派作風的多倫路,鴻德堂,1928年建

2 則留言:

  1. 我喜歡這篇,非常喜歡:)
    我也喜歡些古老的東西,以前上過陳芳明老師的課,他說過懷舊像是種精神分裂,
    在工業化大量生產的時代之後,愈來愈多的東西推陳出新,所以一直有東西被淘汰,可能只是十年二十年前的東西,卻讓人覺得懷念得不得了,哈哈,有點不知所云啦~

    回覆刪除
  2. 哈哈,我也有上!
    也謝謝依涵的喜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