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9

以「愛」之名—《小團圓》及其團員



各種感情與思想可以只是一個好,這好字的境界是還在感情與思念之先,但有意義,而不是甚麼的意義,且連喜怒哀樂都還沒有名字。
                       胡蘭成:〈民國女子‧張愛玲記

分別後,我在公車順著環狀道路按下下車鈴準備下車,下過雨的台北夜晚有點文藝味,我於是步入誠品,東區不夜城,閱讀不分日夜,然而我已許久不在耶路撒冷親吻,畢竟我是貪圖折扣的婆媽派。

拾階而上,迎接朝聖者的是新書區,稍事瀏覽,新出了不少理論書籍,也有些日本小說。我圍著新書區踅了一趟,看到些新出的文學作品就拿起來翻翻。週日的誠品閱讀人潮不少,有了「人氣」自然忘了外頭的霪雨霏霏。

在溫黃的燈光下,發現海派迷們磨刀霍霍的《小團圓》。

老實說我真有點認不出,《小團圓》一改過去傳統張愛玲作品的織錦封面,一片發亮反光的白,逼得我無法直視,那混雜祖師奶奶的錦口繡心,打踏著盛開花朵——看上去頗具份量,一點兒都不「小」。直挺挺地站立在書架上,高姿態地供人取閱╱取悅。

我沒有拿起《小團圓》,然而真正吸引我的是擺放在《小團圓》旁邊的幾本書,誠品自然沒那麼俗氣,大剌剌地放上「張愛玲全集」。它們分別是胡蘭成《今生今世》、李歐梵《上海摩登》、許秦蓁《戰後台北的上海記憶與上海經驗》三本書。

我開始明白耶路撒冷果然不是浪得虛名,藉由《小團圓》,蒐羅張愛玲的戀人、城市、文化,張口聲腔已經悄然地羅織出一張天羅地網,關於愛、空間、論述無所不包。我猜測張愛玲與胡蘭成大概沒料到兩人離別後,其作能在台北重逢團圓吧,只不過在文化組織內,還得容納其他團員。

愛情不再顛沛,太平盛世,「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諾言可以實踐了嗎?

好嗎?好罷!

2009-03-28

春天不是讀書天



這陣子一直想到這件事,大概是春天到了,到處都可以聽到鳥鳴吧。

那天中午我和K約了一起吃午餐,他在遠企那一帶上班,工作甚忙,讓人幾乎遺忘他是一位廿四的壯年。與K認識十年了,我們從相同的地方,因為選擇而逐漸出發到非常不同的目的地,每每與K見面總讓我覺得自己留在校園中似乎過於安逸與沉默,不比他們的風華絕代。

「最近春暖花開,生機蓬勃,讓我忍不住……」
「想要大大購物一番!」

K總是搞不懂我(或說女孩吧)哪來這些精神買衣服裝扮自己,他更不懂的是,我一個看似「深思熟慮」的女孩,總是在履踐他們男性眼中的「衝動消費」行為,好幾次跟他去逛街,也都喜歡煽動他買東買西的。

「不是!」我一邊賭氣地吃了一口冰火菠蘿油,一邊說:
「你還記得w嗎?」

w,金山少年,是K高中時的室友,燒得一手好菜,家裡開錄影帶店,他週末回家會帶幾支K或我想看的dvd回來。有一次我去找K,w還下廚作了一桌子的菜,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男孩的細心。

有一次w帶了世紀無敵大爛片《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回來,因為張震有演,我吵著想看。我跟K還有w就一起花了快兩小時看完,超難看(這不是可以預料得到嗎?)的劇情,使得K按下open╱close鈕、把dvd退出時,我們三個人一句話都沒有說,氣氛好沉。

在我印象中,w就是一位好好先生,但我跟他沒什麼特別交情,老實說K也是,即便他們是同班同學,甚至還在同個屋簷下生活一年。

我高中的時候是校刊社主編,K好像沒特別參加社團,w則是生物社社長(當然是K告訴我的),我實在很疑惑何以有人會參加生物社,而且一講到社團他就眉飛色舞,一改平常的內向木訥,ck校園裡有一座很有名的蝴蝶館,裡頭收集各樣蝴蝶標本,w曾邀請我去參觀,並熱情地表示他可以講解。但我這人非常討厭且畏懼蝴蝶,因此禮貌地拒絕了。

「哈哈,說真的,我跟他還真是很不同的兩個人。」
「對啊,奇怪你們怎麼會一起住?那w在你們班上的好朋友是誰?」
「□□□和□□□。」
「他們是誰啊?我怎麼不認識。」
「就我們班另外兩個生物社的啊!」

「你們會一起上學嗎?」
「一開始會,但是後來就沒有了。」
「為什麼?」
「因為w都很早就要去學校,餵他們社團的動物。」
「天啊,他真的很熱愛生物社耶。」

為了他人不理解但自己喜歡、深愛的東西付出,一直到許多年後我才明白這當中的自我調適與相處之道。

「我最近常想起『那件事』。」K聽到這句話,推推眼鏡,視線從黑莓機移到我臉上,不顧嘴裡的糯米雞,我們倆哈哈大笑。

高二,十七歲,那陣子ck正準備社團成果展,k跟我說w前幾天驗收學弟解說時大發雷霆。我很是驚訝,好好先生也會發飆嗎?我就問k說為什麼他要生氣?

「因為叫聲。」
「什麼東西?!」
「因為學弟說綠繡眼的叫聲是啾啾叫,w就非常生氣,說:『綠繡眼是啾--啾叫!』」

我現在才發覺我十七歲不知道的事:如果因為綠繡眼的叫聲少兩拍就非常惱火,不是太過美好了嗎?「青春」兩個字的古典意義就是明媚春光,我想在春天想起十八歲之後再也沒見過的男孩,或許有某種神秘主義式的通感。

畢竟,春天不是讀書天,吹面不寒楊柳風,從淡墨、白色圍繞的眼睛中看見的過去,仍然那麼溫煦。

2009-03-16

通俗啟示錄:美麗神話外一章,蔡依林《花蝴蝶》


學院派的研究者面對當前通俗場域中的諸多繁複現象,無不磨刀霍霍,文化人人可說,研究可不是人人可做,所以「文化x研究」,今夏正夯!(拜託早就夯很大了好不好)或是:文化研究,學院派的新潮流;文化研究,2009年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時尚單品。

無獨有偶,寫下〈美麗神話蔡依林〉還不夠,還要編選一本《流行力:台灣時尚文選》才可以稱作研究圈的拉格斐(Karl Lagerfeld,時裝界的凱薩大帝,香港消費╱時尚線可是稱其為老佛爺)。力拼時尚研究生的我,面對最近翩然起舞的「花蝴蝶」怎能無知無覺?(不過我實在很害怕陳建志老師過沒幾天又發表文章了!)

從舞孃到特務,這次蔡依林還要化身花蝴蝶。新專輯預購廣告就讓人震撼,「她永遠會做,她原來做不到的事情」,平穩男低音的旁白,繼續為在螢幕正中央旋轉的女性告解:「敢作敢為,活得繽紛。」鏡頭逐漸拉闊,從中央旋轉到螢幕九宮格,同一位女性的同樣穿著、動作,木然而冷靜,彩帶舞、鞍馬不夠了,宛若芭蕾舞的黑天鵝三十六旋轉,才能在零九年春天目眩神迷,採蜜繁殖。

「努力公主」的故事又隨著華麗的新專輯被重寫,這次大寫J不當蠍,黑髮又染成茶咖啡色。「推陳出新」這四個字是這樣被體貼出來的,像打開珠寶盒,面無表情的舞偶一圈又一圈地轉著,重複再重複,時尚不饒人。連我的學生都在作文中寫她最欣賞蔡依林的「努力」,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偶像歌手裝可愛、裝美麗、耍酷、耍潮已經不夠了,他們不只販賣夢想,更銷售一種老派的美德:聽媽媽的話、力爭上游、百善孝為先……

於是流行不再只是「新潮」,反而是藉由新潮去包裝古典氣息,如果你還有印象,甫去世的聖嚴法師倡導「心六倫」運動中的校園倫理,正是花蝴蝶蔡依林代言。流行偶像x宗教功德,只怕是後現代的完美結合。

一如學術場域中開始不斷延伸並且關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環節,研究者開始要有通天本事,拜別需菩提祖師,學了地煞七十二變化之後,焦慮的研究生們是不是也該要去尋找自己的如意金箍棒,然後前往西天取經,求其放心,最後才能功德圓滿見如來呢?

我們是不是也會開始不斷蛻變,效法美麗神話中的自我定位、努力與推陳出新,期待能夠驚艷四座?

只怕這通俗啟示錄是人生隱喻,不只是場域內的大爆炸,更直指了日常生活的核心,那麼這則抽離了王子、公主的美麗神話、強調努力不是天方夜譚的一千零一夜,它的結局還會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還是這一場2009年的蝴蝶效應,將會引起巨大的人生颶風,然後我們會開始出發尋找心、勇氣與家。我開始明白蔡依林的努力故事或許不是要我們付出所有,她也不是神龕中的殘酷美少女,而是警告所有七年級/八0後:好日子過完了,焦慮正式啟動,現在,你該怎麼辦?

2009-03-10

我們對一位中山妹的三種態度


隨著七年級╱八○後的成長,由消費族群逐漸轉戰生產線,各式各樣的文藝商品開始書寫、再詮釋七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我們不必再去仰觀《白線流》的M星群;無須幻見《情書》的書卡背面自己的肖像(圖書館早已全面E化);更不用學六年級的哥哥姊姊人手一本聖經《挪威的森林》。南方的小島開始熱賣80’S「青春」。

赫哲數學(火車站補習街,同樣可以替換成館麥)、大地震、五月天、交換日記、聯誼、手機在課桌抽屜裡震動,各種小元素都在勾著你內心百轉千迴,當然別忘了,最最重要的青春無敵象徵——高中制服的不可或缺。

然而當和高中青春歲月的距離,從一年(還可以玩玩制服日),到四年(穿上學士服了),到七年(碩士該畢業了),到十年(不敢想像)的時候;從當事人成為旁觀者的時候,「歲月」變成一條界線,青春╱老邁成為一組對照系,而自己就是控制變因。

走在街頭,看到白衣黑裙的中山學妹時,內心已不再是熟悉感,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恐懼,我好像孫行者,雖有地煞七十二變化,卻怎麼也敵不過青春如來,只能原形畢露。「想當初……」無論千百個不願意,當目睹青春少女的時候,這三個字總還是浮現。

當列車停在忠孝復興之際,人潮從夜晚的車廂內湧出,高職生們從木柵站或大安站上車,三三兩兩的群聚,青春萌動與騷動,滿室不安與惶恐。有位學妹似乎跑錯場景,若從建國北路長安東路夜自習回家,應不該出現在熊貓線捷運上。然而發現女孩跑錯攝影棚的觀眾似乎不止是我——

「欸欸,中山的耶!」

十七、八歲的少年們用著氣音彼此撞擊對方的手肘,聲腔內掩飾不了的驚奇,白衣黑裙草綠色書包,制服是最佳的辨認關鍵,這一身儉樸,旁邊配什麼色調的制服都好看。對比少年們的無限嚮往,我旁觀一切只覺青春真可愛,然而襯托這一切的背景上班族們,則面無表情。「你正百無聊賴╱我正美麗」,女詩人的歌詩正點題。

我開始為「中山妹」這個符號進行一連串的所指(signified,概念)填空,不過我怎麼也只能想到無聊的成規。於是我對能指(signifer,形象)加以限制:中山妹林文月、中山妹朱天文、中山妹郝譽翔、中山妹陳孝萱、中山妹吳倩蓮、中山妹李文儀、中山妹王效蘭、中山妹殷非凡、中山妹吳淑珍、中山妹連方瑀、中山妹洪秀柱、中山妹曾文惠……

我們對一位中山妹的態度該如何是好?



圖片:攝於2002.05.23 中山女高楓林道,真是遙遠的記憶